文化要闻 Top News

莫言:境界越高,婚姻越传统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2-19



莫言

山东高密人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86年12月号的《青年作家》杂志,上面有篇关于莫言的文章,早在三十多年前,他就被视作“最有出息的作家”。当年他的作品,可谓“离经叛道、光怪陆离”,在采访中,他也说了不少关于女性的看法。



当年《婚姻·家庭》专栏的主持人带着不善的语气问:“莫言,你文中对妇女的描写让我不能忍,你不了解妇女!“

莫言说:“我出生在山东,受孔孟之道影响很深。男女是要平等,但是妇女应该按孔孟之道加以训练。“

“那妇女解放呢?“

“我有一种酸溜溜的赞同。”

“你对城市妇女怎么看?”

“水性杨花,感情起伏太大。”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印象如何?”



“我认真读完了《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两部作品真是大家手笔!张贤亮对男女性心理描写得十分准确。从道德风化方面对他的作品的批评,是既当婊子又树牌坊!”

莫言说,他希望有一天能和张贤亮一样,写出饥渴类的小说。



在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都很保守的当年,莫言的确在后来完成了《丰乳肥臀》。有人因为这些作品评论莫言不尊重女性,说他作品下的女性从未摆脱奴性的思想。 

莫言小说中有不少叛逆的女性形象,她们释放自己的欲望,敢爱敢恨,丝毫不虚伪做作。就像莫言本身,即使知道采访出来的话会被人批判,他还是说了出来。


点击图片右上角链接即可够买

他说

原来,人的奋斗是为了生存,现在,人的奋斗是为了享受:原来,人的感情是高粱酿出的酒,没有杂质,而现在,都是往酒里兑水,十分寡味。文明越发达,人的感情中惨的假水就越多,包括最值得称颂的爱情,都惨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假水!



如果迎着历史的长河上溯,就会发现我们的祖先要么爱,要么恨;爱,爱的坦白,爱得粗陋,爱得火辣辣不掩饰;恨,恨得狭隘,恨得暴烈,恨得目眦皆裂!爱,就是为了爱;恨,就是为了恨;复仇,就是为了复仇!人,在原始力的驱动下,心胸荡荡如天地宽阔。



莫言,敢说,敢写,他的思想开放,喜欢表达野性。在未了解莫言的个人生活之前,或许有人会猜测他的生活应该和文字一样奔放。实际上,作为一名成名较早的文学大师,莫言在家庭方面一直过着相当传统的生活。


        BEIJING

        HAHAPARK

莫言有着传统的婚姻观:先成家后立业,爱就追求,心中只有一个人。

少年时期的莫言,因为时代的特殊,只上了小学就结束了教育生涯。经历了漫长打工生活后,他在20岁的时候当上了一名兵。当厂工时,他就暗恋着现在的妻子杜勤兰,因为家庭贫困,一直没能告白。直到当兵后,才觉得“有资格”向她提亲。



幸运的是,杜勤兰也是好女人,她不嫌弃莫言穷,长相一般。莫言当兵,她就在老家照顾老人孩子;莫言成名后,她就当起了全职主妇,一心一意支持他的写作生涯。两人婚后的唯一女儿是莫言的掌上明珠。

八十年代,杜勤兰怀了二胎,但当时莫言要提干,她便将二胎流了,这件事让莫言很愧疚。后来他因《红高粱家族》成名,身边有围绕着条件更好的女性,他却毅然将在老家妻子女儿接到北京,打消了很多潜在“追求者”的念头。

很多人都说,莫言成名了,却一直没抛弃只读了两年书妻子。而莫言却说,我的成功不在于写作,而是有个幸福的家。



早年的山东人特别大男子主义,女人不能和男人同席。正因此,才显得莫言对妻子的尊重。他成名后大大小小的场合,只要有妻子杜勤兰在场,必定是和他同起同坐、同进同出。刚开始杜勤兰还不习惯,但莫言始终如一。

莫言的文字虽然辛辣开放,感情波涛汹涌;但他一直秉承着中国家庭传统。面对众多世俗诱惑,他选择避而不见,只守着发妻,几十年如一日地过着朴素的生活。就如他所说的那样,感情纯粹,爱得坦荡。



不在乎名利,不在乎金钱,不为世俗纷扰所动,一生一世一双人。

境界越高,格局越大的人,就越尊重传统,越珍惜伴侣。



微信二维码  
地址:无锡市梁溪区吉祥大厦6楼 电话:0510-85112050
Copyright©无锡三槐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201445 苏ICP备160622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