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要闻 Top News

两会视角:各民主党派“文化产业”部分提案汇总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25

                              

    政协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重要方式,是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受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万钢3日下午向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报告十二届政协提案工作情况。


    他说,各承办单位深入开展协商,积极采纳落实建议,截至2018年2月20日,99%的提案已经办复。大多数提案的意见建议得到采纳或正在逐步落实中。今天三槐堂文化将为各位整理出2018年各民主党派关于“文化产业”的最新提案,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关注提案进程。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关于促进两岸文创产业对接同步增强文化自信的提案(摘要)


    当前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对于两岸资源优势互补和市场需求而言总体滞后。针对于此,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应从同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出发,立足于繁荣两岸现代文化经济、促进两岸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特色。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做好基础性、前瞻性、储备性工作,把握和引领两岸合作方向。

二、优化产业合作软环境,促进两岸全产业链合作。

三、深化两岸民间交流,增进两岸互信,提供推进两岸文创产业合作的社会保障。

四、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品牌。


中国民主同盟


·关于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提案


    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放保护经费、采购大师作品,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上仍是杯水车薪,很多非遗传承人仍挣扎在生存线上,以清贫坚守着信念,“人亡艺绝”现象仍很严重。


    真正落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中华民族数千年创造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记住我们的文化,记住先人们的伟大创作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应在加大投入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非遗传承保护的方式方法。


    为此,建议:


    1.和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和高校、研究机构合作,由非遗传承人和硕博导师联合培养传承人,毕业合格授予学位。培养既有传承技艺,又有现代知识水平的新一代非遗传承人,使非遗技艺世代相传。


    2.大力总结非遗技艺的流程和经验,防止“人亡艺绝”。组织各门类非遗传承人撰写、编制系列丛书,总结归纳制作技艺、工艺流程、选材选料、配方方法、设计思路、表现技法,作为非遗传承保护的教科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千秋万代一脉相传,避免“人亡艺绝”的惨剧继续发生。


    3.适度调整老字号非遗技艺传承人的退休制度。认真调研、梳理企业根本需求,围绕老字号和非遗产业化的行业特点,对传承人在退休制度上适度放宽,在其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参照院士退休年龄执行。以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好技艺传承。


    4.开展“中华工艺国宝”试点,鼓励非遗传承人潜心钻研、制作精品、细致带徒。仿效日本认定“人间国宝”,对突出中国特点、特色、特征的经典手工艺代表性人物,开展评定“中华工艺国宝”的试点。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鼓励具有非遗传承资格的手艺人潜心研究技艺,设计制作精品,认真细致带徒。


    5.以购买成果的方式,专项定点扶持非遗传承人出精品。所创作的作品著作权归非遗传承人,所有权归政府。在博物馆常年展出,弘扬中华文化精神。还可为其作品的展卖、拍卖搭建营销平台,回收政府资金,用于支持再创作。


·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提案


    数字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文化产业迅速进入数字化时代,生产、传播以至销售无不数字化,数字文化产业成为当今文化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是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作为迅猛发展的新兴业态,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与不足:内容创意不足、相关人才紧缺、盗版侵权问题突出、缺乏清晰有效的盈利模式、行业形象欠佳、管理体制较为落后。


    为此,建议:


    1.组建专门机构全面协调指导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在各级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中设置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委员会,或者成立专门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中宣部主管文化产业的领导担任组长(主任),由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发改、编办、教育、财政、人社、文化(文物)、新闻出版广电等数字化相关单位负责人出任成员,定期召集会议,加强沟通,协调部门、区域利益,共同指导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全面迅速发展。


    2.以内容创新和人才培养为重点,着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实施数字内容创新发展工程,大力推动创意文化发展,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积极引导网络电影、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健康发展,切实推进新型书城、影城及主题公园建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抓手,挖掘阐释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推进文化典籍整理出版和数字化,加强珍贵遗产资源保护,传承振兴民族民间文化。


    实施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文化创意新、数字技术精、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构建数字文化产业人才高地。鼓励社会、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培养人才,加快培养、培训数字文化产业研发设计、经营管理人才。


    3.以市场为主导,大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发展,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对国内提供网络内容服务的企业应排除所有制、行业、地区、部门、规模等各种壁垒限制。积极引导扶持国内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等各类企业,使他们成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4.研制数字文化产品内容评价体系,实施科学有效监管,并强化数字内容版权保护。研制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网络视频、动漫、游戏等内容采取分级管理。进一步研究升级网信办的监管系统,结合全国文化市场监管平台与数字文化产品内容评价体系,与工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将监管对象扩展到所有网络数字文化产品,随时随机有效监管。完善文化创意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盗版侵权等各类违法行为,鼓励引导企业重视自主创新。


    5.加大数字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创新话语表达,紧扣中国梦宣传阐释,讲好中国百姓、中国企业、中国品牌的故事,用鲜活的故事生动阐释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和独特优势,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统筹官方交流和民间交流,注重发挥企业、智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朋友圈”。推动孔子学院、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国园林、中国武术等走出去,促进中外民众相亲、民心相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文化品牌。


微信二维码  
地址:无锡市梁溪区吉祥大厦6楼 电话:0510-85112050
Copyright©无锡三槐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201445 苏ICP备160622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