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07
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号。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是太原王氏的一衍派。三槐堂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
王氏先祖王祐,是北宋大名府莘县人,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王祐的祖父王言和父亲王彻,都担任后唐的官职,一生忠厚勤勉,廉洁奉公。王祐少年时性情豪迈,才气横溢,他的文章立意高远,文辞优美,被人们争相传诵。
王祐很有才干,而又品行端正,不攀附权贵。他文武忠孝的德行,被天下人赞叹,许多人希望他能升任宰相。然而,王祐直道而行的个性,使得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忌惮他,想方设法排挤他,因此王祐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晚年的时候,王祐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寄托在子孙后代身上,他满怀信心地在庭院中种了三棵槐树,说:「我们家的后代子孙,一定有位列三公的,此树可以作为见证。」
果然,他的预言成为现实,次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当了宰相,前后辅佐真宗十八年,当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王旦被人称为「太平良相」。
作为当朝宰相,同时也是家族中的长者,王旦内修严谨,但又宽厚待人,对家人关怀爱护。王氏族人众多,但在王旦以身示范的引领下,个个友爱笃实,好学勤俭,使人们叹为观止。
王旦十分注重对后代的教育,要求他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官者还要清清白白做官。王旦深信,「根深枝自茂,源远流自长」,他要求子孙后代每六十年修一次家谱,在家谱中要详细叙述先祖的德行和王氏仁恕忠厚的家风,以缅怀祖德,激励后人。
后来,为了更好地承传家风家训,王旦的孙子王巩,在翻修故居、建立「三槐堂」的时候,特意请苏轼撰写《三槐堂铭》,以此勉励王氏后人,效仿祖先的美好德行。
王巩之子王皋,在建炎三年(1129)三月护送高宗驻跸平江府(苏州),经过益地乡荻扁村(今苏州市相城区太平镇王巷村)时,就感觉这是块风水宝地,于是王皋就将家安置在荻扁。随着王氏后人的繁衍发展,其地后称王巷、王家巷,今称旺巷。
太平自古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古时的太平溪川纵横,湖畔溪边荻芦摇曳,所以又称作荻溪。作为王皋的隐居地和墓葬地,如今的太平街道旺巷村上,到处可见王皋及其后裔留下的踪迹;古镇上香火旺盛的太平禅寺就是当年的王氏宗祠,寺门内第一块青石上刻着的“实面”两字,是当年王皋为训诫子孙而手书的;寺前一棵五个成年人才合抱得过来、有9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也是由王皋次子王铎手植的。
无锡三槐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先生,作为王皋第35世后裔,以王氏家族文化为奠基,成立无锡三槐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着手王家百年族谱缺失部分的修复,在2012年重修了王氏家谱,现华东地区在册王氏家族成员已有22万之众。每年举办宗亲活动让中华家族历史文化得以发扬与传承。
正如《三槐堂铭》中写道::「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
三槐王氏家族,以及许许多多广积阴德、以圣贤之道德学问传家的古今世家,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和教导。为人当以道德为根本,行孝行善,其福泽荫庇,方能长润后世。
|
地址:无锡市梁溪区吉祥大厦6楼 | 电话:0510-85112050 |
Copyright©无锡三槐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201445 苏ICP备1606222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