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5-25
作为燕京八绝之首的景泰蓝从一诞生就被打上皇家的烙印,自古就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封建王朝虽已不复存在,但因为有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那些传承百年的灿烂文化终被保留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细数景泰蓝的三生三世,去感受皇家艺术的空前盛世。
(李佩卿—恬逸)
第一世:缘起 景泰蓝 学名铜胎掐丝珐琅,英文名叫“enamel” 一种化洋为中的创造 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金属特技工艺 据相关史料记载,珐琅于13世纪下半叶,也就是元朝,随着元蒙大军的西征,由“大食国”传入我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横跨欧亚大陆吞并大食国,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并将他们作为工奴专为皇家贵族制作奢华器物。 于是被俘的阿拉伯工匠便带着烧造技术和原料来到中国,传入之初,又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 元朝末期,由于烧造技术的不成熟,缺少工匠和稀缺釉料,故生产规模并不大,制品并不多,未能形成规模,后经明代匠师融入传统的金属镶嵌工艺,并旁参陶瓷工艺,发展成一种完全中国化了的民族工艺美术品种,明宣德时期已有精品,至景泰年间则更加繁荣并高度成熟,由此“景泰蓝”便成了铜胎掐丝珐琅的美名。
(戴嘉林—陶达瓶)
第二世:缘续 看过《女医·明妃传》的筒子们 一定知道景泰时期在位的是哪位皇帝吧? 没错,就是由黄轩饰演的朱祁钰! 正统十四年 朱祁钰因土木堡之变登基为帝 次年改年号为景泰 因此又称景泰帝 景泰时期的制品,品类众多,既出现了鼎彝之类的大型器物,也有大批花瓶、盘盒、熏炉、灯台、碗碟等日用器皿。 装饰图案除了番莲、饕餮、蕉叶外,还有菊花、楼台、山水、人物、云鹤、龙凤等式样。地色多为釉蓝色、宝蓝釉,以之衬托纹饰中的鸡血红、深浅绿、深浅黄、车梨白、葡萄紫各色釉,光亮夺目,华贵晶莹,再配以镀金掐色,愈显富丽华美。 故宫所藏《出戟花卉纹花觚》,侈口长颈,露胎鎏金,勾勒四片蕉叶开光,内有缠枝纹、葡萄纹、花卉纹。其掐丝之精细娴熟,釉色之鲜艳沉厚,打磨之细润光泽,镀金之平匀无暇,都显示了高度的水平。 景泰蓝以后,特别是到了明后期以至清代,这一工艺品种的花纹更繁,釉色更多,工艺更细,风格也走向繁艳华丽。 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全面兴盛,设立内府造办处,并正式达到巅峰。这一时期的景泰蓝装饰繁缛,纹样采用传统的螭龙、兽面、吉祥纹饰、莲塘、山水、番莲及莲瓣、菊瓣和各种西洋式花朵。 清代的铜胎掐丝珐琅的应用范围又有扩展,大至屏风、桌椅、床榻,小至文具与装裱中的轴头,无不可用景泰蓝者,而且景泰蓝还与其他工艺结合,成为了镶嵌配件,风格更加华贵鲜丽。
(霍铁辉—喜庆富贵)
第三世:缘因 就今天来看 就算你买得起国际一线奢侈品牌 同等财富积累下 在明清时期都买不到一件景泰蓝 况且景泰蓝根本······ 不!买!卖! 究其原因 景泰蓝身为历代皇家重器 只能皇帝独享 皇宫大殿主要陈设景泰蓝 作为镇殿之宝
皇帝本人对珐琅器制作技术相对精通,并且为确保珐琅器的质量,乾隆帝对珐琅制作人员会给予奖惩,这一切成就了掐丝珐琅器在历史中的巅峰时刻。 在封建社会景泰蓝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属无缘,然而现在,欣赏皇家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在这些地方满足每个人享受高品位艺术的需求,领悟器物之道、艺术之美!
(张向东—龙凤呈祥)
第四世:缘成 景泰蓝制作工艺极为繁缛 专为皇家制作御用珐琅器的工匠 终其一生只能掌握其中一道工序 108道工序冠绝天下 如今到故宫走一圈 几乎各个殿厅里都放着 大气而醒目的景泰蓝器物 难以想象 这些器物究竟凝聚 多少御用工匠的心血和智慧! 古看故宫传世珍品,今藏当世景泰蓝! 未来,当代大师的佳作将是收藏市场中走俏的新宠! |
地址:无锡市梁溪区吉祥大厦6楼 | 电话:0510-85112050 |
Copyright©无锡三槐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201445 苏ICP备16062224号-1 |